相國
- 拼音xiàng guó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prime minister]古官名。春秋戰(zhàn)國時,除楚國外,各國都設相,稱為相國、相邦或丞相,為百官之長
國語詞典
- 職官名。秦漢等朝所置的宰相職位。后沿為宰相的通稱。
- 也稱為「相君」、「相室」。
網(wǎng)絡解釋
- 相國 (中國古代官職)
- 相國,又稱相邦,起源于春秋晉國,是戰(zhàn)國秦及漢朝廷臣最高職務。
- 戰(zhàn)國時代稱為“相邦”,秦國的第1個相國是樛斿,秦國最后1個相國是呂不韋(秦國呂不韋)。呂不韋被免職后,嬴政認為相國權(quán)力過大,于是暫時廢除了相國職務。漢王劉邦即漢王位后,又重新設立相國職位,后代為避諱改稱相邦為相國。漢朝第1個相國是韓信,然后是曹參第1次任相國、傅寬、蕭何第1次任相國、樊噲、周勃、蕭何擔任,蕭何第2次任相國死后,曹參繼任。曹參第2次任相國之后,暫時不設相國。呂雉死后,他侄子呂產(chǎn)擔任相國,呂產(chǎn)之后直到東漢中期,一直無人擔任相國職務,直到東漢末年董卓就任相國。相國名稱成為蕭曹二人代名詞?!妒酚洝肥捄?、曹參的傳記為《蕭相國世家》、《曹相國世家》。之后,相國官職正式任命一般是篡位的權(quán)臣。后代對擔任宰相的官員,也敬稱相國。明清對于內(nèi)閣大學士也雅稱相國。但相國與“丞相”一職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出土文物秦國東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這證明相國與丞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官職,而且是同時并存的,而且相國地位高于丞相?!妒酚洝分幸灿涊d了漢相國和漢丞相是同時并存的職務,而且漢相國地位高于漢丞相。此外,漢初的各個諸侯國也都同時設有相國和丞相職務,例如燕王臧荼的燕相國溫疥和燕丞相昭涉掉尾。另外,相國在同一時間只能有1個。丞相在同一時間可以有多個,例如以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這2人在同一時間為丞相。
- 相國 (詞語)
- 相國,漢語拼音xiàng guó,是古官名。春秋戰(zhàn)國時,除楚國外,各國都設相,稱為相國、相邦或丞相,為百官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