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斧聲
- 拼音zhú yǐng fǔ shē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宋太祖去世之前,太宗入宮的一段傳說。
國語詞典
- 相傳宋太祖病重,召太宗入宮,屏退左右。在燭影下,只遙見太宗或離席,或躲離,而且聽到太祖引斧戳地的聲音,當(dāng)晚太祖即崩殂。見宋.釋文瑩《續(xù)湘山野錄》。后比喻疑而不決的懸案。
網(wǎng)絡(luò)解釋
- 燭影斧聲
-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后事,被晉王知曉后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后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
- 對此事件后世議論不一,一說光義謀害太祖篡位;又有說太后杜氏去世前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義繼位,所以當(dāng)時只是太祖向晉王囑咐后事,并不是趙光義行篡逆之事。
- 對此事件史料記載不一,爭論一直存在。
“燭影斧聲”單字解釋
聲:1.物體振動所發(fā)出的音響:鑼~。大~。 2.說話;語言:不~不響。呼~。 3.宣布;陳述:~明?!憽?4.名譽:~望。名~。 5.聲母:~韻。雙~。 6.聲調(diào):第一~。去~。 7.量詞。...
影:1.物體擋住光線時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間無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ā5埂?。幻~。~壁。~響。~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無~無蹤?!b綽(...
斧:1.斧子:板~。 2.古代一種兵器:~鉞。...
燭:1.蠟燭:火~?;ā?。 2.照亮;照見:火光~天。洞~其奸。 3.俗稱燈泡的瓦數(shù)為燭數(shù),如50燭的燈泡就是50瓦的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