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樹
- 拼音bù sǐ shù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神話傳說中的一種樹,人食之可得長生。
國語詞典
- 神話傳說中,吃了以后可使人長壽不死的樹木。
- 《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晉.郭璞.注:「有員丘山,上有不死樹,食之乃壽?!?/li>
- 也稱為「甘木」。
網(wǎng)絡(luò)解釋
- 不死樹
- 原產(chǎn)非洲西部的加那利群島,生活在熱帶森林中。全世界共有150多種,我國南方的熱帶森林中有5種。龍血樹是常綠喬木,一般高約10—20米,主干異常粗壯,直徑常達(dá)1米以上 。樹上部多分枝,樹態(tài)呈Y字形。葉帶白色,像鋒利的長劍密密地倒插在樹枝頂端。開白綠色花,結(jié)黃橙色漿果。
“不死樹”單字解釋
不:[bù] 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唷!?jīng)濟。~一定?!芎?。 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法?!?guī)則。 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樹:1.木本植物的通稱:柳~。一棵~。 2.種植;栽培:十年~木,百年~人。 3.樹立;建立:建~。獨~一幟?!坌?,立壯志。 4.姓。...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對):~亡?!?。這棵樹~了?!??!鹕?。 2.不顧生命;拼死:~戰(zhàn)?!?。 3.至死,表示堅決:~不認(rèn)輸?!膊凰墒帧?4.表示達(dá)到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