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
- 拼音kǎi shū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regular script]漢字字體的一種,就是現(xiàn)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是由隸書演變而來的
國語詞典
- 一種漢字書體。初指筆畫平直,端正工整的字體,唐宋以后專指由隸書演變而來的正體書法。與隸書的主要區(qū)別為省略尾部的挑筆。約起源于后漢,至魏完備成體,通行至今。
- 也稱為「真書」、「真字」、「正楷」、「正書」。
- 以楷隸謄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晉代。
-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故事二》:「中書檢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給楷書一人,錄凈而已?!?/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楷書
-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方忉屨f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xiàn)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 楷書也是一種官名。《新唐書·百官志二》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瑫鳛楣倜卜Q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一機構(gòu)中并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職官二十二》記楷書手為流外勛品官。宋代無楷書手之稱,惟稱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