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礬

  • 拼音kū fá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1.加熱于明礬,去其結晶,成一種白色粗松之輕塊,用為止血收斂藥。

國語詞典

  1. 一種中藥。將明礬加熱,去其結晶所成的粗松白色輕塊??捎米鲋寡諗克?、牙粉等。

網絡解釋

  1. 枯礬
    1. 又名煅白礬,取揀凈的白礬,置砂鍋內加熱溶化并煅至枯干,取出,為不規(guī)則的結晶體,大小不一,無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棱,有玻璃樣光澤。質硬而脆,易砸碎,氣微,味微甜而澀,以色白、透明、質硬而脆、無雜質者為佳,易溶于水或甘油,不溶于酒精,水溶液顯鋁鹽、鉀鹽與硫酸鹽的各種反應,產甘肅、安徽、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枯礬”單字解釋

:1.(植物等)失去水分:~萎?!??!?。~骨。 2.(井、河流等)變得沒有水:~井。海~石爛。 3.肌肉干癟:~瘦。 4.沒有生趣;枯燥:~坐。 5.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
:某些金屬的含水硫酸鹽或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硫酸鹽結合成的含水復鹽,如明礬、膽礬、綠礬。...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