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痹
- 拼音fēng bì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亦作風痹。2.中醫(yī)學指因風寒濕侵襲而引起的肢節(jié)疼痛或麻木的病癥。
網(wǎng)絡(luò)解釋
- 風痹
- 詞目:風痹
- 拼音:fēng bì
- 詞義:
- 中醫(yī)學指因風寒濕侵襲而引起的肢節(jié)疼痛或麻木的病癥。
- 稱“行痹”或“周痹”俗稱“走注”,痹證類型之一。臨床表現(xiàn)肢體酸痛,痛而游走無定處。病因風寒濕三邪中以風邪偏勝,而風邪易于游走所致。故《素問·痹論》說:“其風氣勝者,為行痹?!?/li>
- 詳細解釋
- 亦作“ 風痹 ”。中醫(yī)學指因風寒濕侵襲而引起的肢節(jié)疼痛或麻木的病癥。
- 《晉書·宣帝》“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jié)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靈樞經(jīng)·壽夭剛?cè)帷罚骸安≡陉栒呙伙L病,在陰者命曰痹病,陰陽俱病,命曰風痹病?!薄端螘る[逸傳·周續(xù)之》:“ 續(xù)之 素患風痹,不復(fù)堪講,乃移病 鐘山 。” 宋 蘇轍 《記病》詩:“侵尋作風痹,兩足幾蹣跚?!?《景岳全書.雜證謨》:“風痹一證,即今人所謂痛風也。”清 趙翼 《將至臺莊忽兩臂頓患風痹》詩:“陸程正擬上征鞍,忽中風痹兩手攣?!?/li>
- [font]1、風痹冷痛。用麻黃(去根)五兩、桂心二兩,共研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熱酒調(diào)下,汗出見效。注意避風。 2、治風痹厥痛。和莨菪三錢(炒),大草烏頭、甘草各半兩,五靈脂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螺青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湯送下。
- 3、風痹筋急。用白蘞二分、熟附子一分,共研為末。每服一小撮,酒送下。一天服二次。以身中暖和為度。忌食豬肉、冷水。
- 4、菖蒲酒:治風痹,通血脈,療骨痿。
- 5、手足風痹。用黃蜂窠(即露蜂房)大者一個、或小者三、四個,燒成灰,加獨蒜一碗,百草霜一錢半,一起搗爛敷痛。忌生冷勞腥。
- 6、喉痹喉風。用石膽二錢半、白僵蠶(炒過)五錢,共研為末。每次取少許吹喉,痰涎吐盡,風痹自愈。此方名“二圣散”。
- 7、纏喉風痹的治療驗方。用紫菀根一條,洗凈,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漸愈。
-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