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 拼音shēng dì
- 注音ㄕㄥ ㄉㄧˋ
- 近義詞
- 反義詞熟地
詞語解釋
- [dried rehmannia root]∶中藥名,是地黃的根,鮮的淡黃色,干的灰褐色,有退熱、止血等作用;也叫“生地黃”
- [virgin soil]∶生荒
- [safe place]∶安全之地
- 忠臣從此無生地
外語翻譯
- 德語:Neuland (S)
- 法語:racine de Rehmannia
國語詞典
- 生命得以保全之地,相對于死地而言。
-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
- 《抱樸子.內(nèi)篇.微旨》:「有急則入生地而止,無患也?!?/li>
- 未開墾的土地。
- 未經(jīng)蒸熟的地黃,稱為「生地」??晒┧幱?,有退熱、止血的功效。
網(wǎng)絡(luò)解釋
- 生地
- 生地(拉丁學(xué)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別名生地黃,野地黃、山煙根等,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體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xì)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zhì),鮮時(shí)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dá)5.5厘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qiáng)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性喜溫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主產(chǎn)于中國河南、河北、內(nèi)蒙古及東北等地,用藥部位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干燥塊根,具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之功效。用于溫?zé)岵崛霠I血,壯熱神昏,口干舌絳,如清營湯。李時(shí)珍對生地黃的評價(jià)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為玄參科植物,其根部為傳統(tǒng)中藥之一,最早出典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依照炮制方法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生地黃、鮮生地)、干地黃(生地黃、干生地)與熟地黃(熟地)。生地黃、干地黃在不同典籍意涵不同,易生混淆。株高15-30厘米,初夏開花,花大數(shù)朵,淡紅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