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
- 拼音chuān shān ji?!?/li>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pangolin]鱗甲目穿山甲科(Manidae)穿山甲屬( Manis )有胎盤哺乳動物
外語翻譯
- 英語:pangolin (Manis pentadactylata), scaly ant-eater
- 德語:Ameisenb"ar (S), schlau (Adv), Schuppentiere (lat: Manidae, eine Familie der S"augetiere) (Eig, Bio), eine Arznei
- 法語:pangolin
國語詞典
- 鯪鯉的別名。參見「鯪鯉」條。
網(wǎng)絡(luò)解釋
- 穿山甲 (中華穿山甲習(xí)稱)
- 穿山甲(學(xué)名:Manis pentadactyla):頭體長42-92厘米,尾長28-35厘米,體重2-7千克;鱗片與體軸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縱向鱗片9-10 片。鱗片棕褐色,老年獸的鱗片邊緣橙褐或灰褐色,幼獸尚未角化的鱗片呈黃色。吻細(xì)長。腦顱大,呈圓錐形。
- 棲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濕地帶。喜炎熱,能爬樹。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徑20-30 厘米的洞。末端的巢徑約2米。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
- 分布于不丹、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
-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