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子
- 拼音bǔ zǐ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明清時官服上標志品級的徽飾,以金線及彩絲繡成。文官繡鳥,武官繡獸,綴于前胸及后背。2.明清時于品服之外隨時依景而制的徽飾。
國語詞典
- 舊時有品級官員官服上的繡章。綴在前胸與后背,文官繡鳥,武官繡獸。官職大小依此辨別。如清朝文官一品為「仙鶴補子」,二品為「錦雞補子」;武官一品為「麒麟補子」,二品為「獅子補子」。
- 《金瓶梅.第六八回》:「安郎中穿著妝花云鷺補子、圓領、起花萌金帶?!?/li>
- 也稱為「補服」。
網絡解釋
- 補子
- 補子,系補綴于品官補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塊織物。為明清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飾以禽獸紋樣來區(qū)分官員等級的方法最早源于唐武則天時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采用佩印綬制和色制,是以佩飾的數(shù)量和服裝的顏色等來區(qū)分等級。武則天把飾有動物紋樣的繡袍賜給文武官員,以此來作為品級官位的區(qū)別(見《舊唐書·輿服志》)。后文宗年間又有所更定(見《新唐書·車服志》,唐時官服禽獸紋樣可見吐魯番出土經幡上之回鶻供養(yǎng)人像)。但這些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補子,真正意義上的補子要等到明代才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