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
- 拼音wén gé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一種軟體動物。殼略呈三角形,表面光滑,有斑紋,生活在沿海泥沙中,肉可食。又名花蛤。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二.文蛤》。
外語翻譯
- 英語:clam, bivalve mollusc, many spp.
- 德語:Venusmuschel (S)
- 法語:Meretrix lusoria, palourde d'orient, hamaguri
國語詞典
- 動物名。一種雙殼貝類,殼略呈三角形,大者長二、三寸,殼表彩色或暗褐或灰白。生于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其肉味鮮美,極富營養(yǎng)。其殼可以研磨為蛤粉,可入藥。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文蛤 (動物)
- 文蛤(拼音:wén-gé)又稱為蛤蜊(g嗄-lí),別名華哥,另有稱謂為麗文蛤、蚶仔(hān-zǎi)、粉蟯(fěn-náo),白仔,[1]是屬于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的貝類,是重要的食用貝類之一。
- 殼呈圓形略呈三角形,內(nèi)面為瓷白色。原產(chǎn)地為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臺灣沿岸也有分布。臺灣西南沿海的沙岸有養(yǎng)殖文蛤。多棲息于淺海的沙泥底,喜歡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河水濕地與潮間帶等地區(qū)。購買文蛤宜選殼緊閉者,可將文蛤互敲,有清脆聲音的蛤蜊者較為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