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

  • 拼音mí lù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1. [mi-lu]亦稱“四不像”。中國著名的特產動物,但野生的早已滅絕,現(xiàn)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獵苑的孑遺,特征是尾特別長,眉杈特別發(fā)達,形成主杈模樣
    1. 麋鹿?jié)M之。——《墨子·公輸》
    2. 取其麇鹿。——《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外語翻譯

  • 英語:elk
  • 德語:Davidshirsch (Bio)
  • 法語:cerf du père David

國語詞典

  1. 麋與鹿二獸的合稱。
  2. 動物名。偶蹄目鹿科,原分布于我國北方草原與沼澤。肩高約一點一公尺,體長約二公尺,體重可達二百公斤。角甚長似鹿,尾似馬,蹄似牛,頸似駱駝。夏季體呈紅褐色,冬季呈灰褐色。

網(wǎng)絡解釋

  1. 麋鹿 (哺乳動物)
    1. 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動物,屬于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體長170-217厘米,尾長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體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體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體重可達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較長,每年12月份脫角一次。雌麋鹿沒有角,體型也較小。雄性角多叉似鹿、頸長似駱駝、尾端有黑毛,麋鹿角形狀特殊,沒有眉杈。頭大,吻部狹長,鼻端裸露部分寬大,眼小,眶下腺顯著。四肢粗壯,主蹄寬大、多肉,有很發(fā)達的懸蹄,行走時代帶有響亮的磕碰聲。
    2. 原產于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求偶發(fā)情始于6月底,持續(xù)6周左右。曾經廣布于東亞地區(qū)。后來由于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了以供游獵,殘余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yǎng)。到19世紀時,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在西方發(fā)現(xiàn)后不久被八國聯(lián)軍捕捉并從此在中國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國購買并繁殖到255頭,并在1983年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歸家鄉(xiāng),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3. 截至2011年8月,江蘇鹽城大豐濕地麋鹿總數(shù)達1789頭;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鵝洲麋鹿保護區(qū)麋鹿總數(shù)達1016頭。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麋鹿”單字解釋

鹿:1.哺乳動物,反芻類,種類很多,四肢細長,尾巴短,一般雄的頭上有角,個別種類雌的也有角,毛多為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條紋,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有梅花鹿、馬鹿等。 2.(Lù)...
:〔麋鹿〕也叫四不像。哺乳動物。過去認為它角似鹿,頭似馬,體似驢,蹄似牛,但又不全像以上四種動物中的一種,故名。毛淡褐色,性溫馴,食植物。是中國特有珍稀動物。由于歷...

熱門詞語推薦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29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