鼴鼠
- 拼音yǎn shǔ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哺乳動物。體矮胖,長10馀厘米,毛黑褐色,嘴尖。前肢發(fā)達,腳掌向外翻,有利爪,適于掘土;后肢細小。眼小,隱藏在毛中。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晩出來捕食昆蟲,也吃農作物的根。古人常與鼢鼠混同。2.傳說中的一種大獸。
國語詞典
- 動物名。哺乳綱食蟲目。體為圓筒形,稍扁平。身長五寸許,毛黑褐色。眼極小,常居土中,不見日光,視覺因而喪失。嗅覺、聽覺特別敏銳。趾上鉤爪,適于掘土。捕食昆蟲為生。
- 也稱為「田鼠」、「偃鼠」。
網絡解釋
- 鼴鼠 (哺乳動物)
- 鼴[yǎn]鼠[shǔ],一種哺乳動物。體矮胖,長10余厘米,毛黑褐色,嘴尖。前肢發(fā)達,腳掌向外翻,有利爪,適于掘土;后肢細小。眼小,隱藏在毛中。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來捕食昆蟲,也吃農作物的根。鼴鼠一詞在某些國家中還有“間諜”的意思。山東稱鼴鼠為地皮子,菏澤地區(qū)稱反耳瓜子。在甘肅岷縣、通渭、會寧一帶俗名“蛤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