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
- 拼音shān hǎi jī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書名。我國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詳。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西漢初又有所增刪。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部族、物產、草木、鳥獸、祭祀、醫(yī)巫、風俗等,內容多怪異,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話傳說和史地材料,為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 喻指漫無邊際的談說。
- 指利用山、水資源的措施。
國語詞典
- 書名。我國古代的地理神話筆記。相傳為伯益所撰,但書中多有夏商地名,應成書于周秦之間。今本十八篇,晉郭璞注,清郝懿行箋疏。記述古代傳說中的山川、部族、物產、草木、鳥獸、風俗等,內容多怪誕靈異,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話傳說及史地材料。初時被列為地理書籍,清《四庫全書》則錄入小說家類。
網絡解釋
- 山海經 (中國志怪古籍)
-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zhàn)國中后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zhàn)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F(xiàn)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并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 《山海經》全書現(xiàn)存18篇,其余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稘h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y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 《山海經》版本復雜,現(xiàn)可見最早版本為晉代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夷堅,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xiàn)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 對于《山海經》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過于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F(xiàn)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