隃麋
- 拼音yú mí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古縣名。漢置,因隃麋澤而得名。故地在今陜西千陽東。東漢為侯國,晉并入汧縣。參閱《漢書.地理志上》。2.亦作隃糜。隃麋以產(chǎn)墨著稱,后世因借指墨或墨跡。3.引申指文墨。
國語詞典
- 地名。漢代置縣,位于今陜西省汧縣東三十里,其地盛產(chǎn)墨,故詩文中以隃麋為墨的代稱。
- 明.于慎行〈新都程君房寄墨數(shù)螺道中為稅使所榷戲作志感〉詩:「為語中人休錯誤,隃麋原不化黃金。」
網(wǎng)絡(luò)解釋
- 隃麋
- 墨的古稱。最早的墨,以隃麋(今陜西千陽)所制為貴,故名“隃麋墨”。東漢時,隃麋地區(qū)有大片松林,盛行燒煙制墨,墨的質(zhì)量很好。據(jù)《漢宮儀》說:“尚書令、仆、丞、郎”等官員,每月可得“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因此,古人詩文中,稱墨為“隃麋”。后世制墨者,用“古隃麋”作墨名,以表示其所制之墨,歷史悠久,墨質(zhì)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