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動詞
- 拼音zhù dòng cí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動詞的一類,表示可能﹑應(yīng)該﹑必須﹑愿望等意思。如能﹑會﹑可以﹑可能﹑該﹑應(yīng)該﹑得﹑必須﹑要﹑肯﹑敢﹑愿意。通常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邊。
國語詞典
- 文法中的一種輔助動詞。表示可能、必要等的特殊動詞,如「會」、「該」、「愿意」等。
網(wǎng)絡(luò)解釋
- 助動詞
- 協(xié)助主要動詞構(gòu)成謂語的詞叫助動詞(Auxiliary Verb),也叫輔助動詞。被協(xié)助的動詞稱作主要動詞(Main Verb)。助動詞用來構(gòu)成時態(tài)和語態(tài)。 助動詞具有語法意義,但沒有詞匯意義,不可單獨(dú)作謂語。它沒有對應(yīng)的漢譯,例如: He doesn't like English. 他不喜歡英語。(does是助動詞,無詞義;like是主要動詞,有詞義)
“助動詞”單字解釋
動:1.(事物)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fàn)顟B(tài)(跟“靜”相對):流~。風(fēng)吹草~。你坐著別~。 2.“働”是“勞動”的“動(動)”的異體字。 3.改變(事物)原來的位置或樣子:搬~。...
助:[zhù] 1.幫助協(xié)同,輔佐:輔~。幫~?!??!藶闃贰!顬榕?。拔苗~長(zhǎng)。愛莫能~。 2.相傳為殷代的租賦制度。 [chú] 古同“鋤”,除去。...
詞:1.(~兒)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戲~。義正~嚴(yán)?!贿_(dá)意。他問得我沒~兒回答。 2.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fā)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