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
- 拼音xíng rén
- 注音ㄒㄧㄥˊ ㄖㄣˊ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pedestrian]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 會其行人發(fā)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 行人駐足聽。——《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 過者問行人
- 行人但云點行頻
外語翻譯
- 英語:pedestrian, traveler on foot, passer-by, official responsible for arranging audiences with the emperor
- 德語:Fussg"anger (S), Passant (S), Xingren (Eig, Fam)
- 法語:piéton
國語詞典
- 在路上走的人。
- 唐.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li>
- 《紅樓夢 .第五三回》:「只見這一條街上,……來往行人皆屏退不從此過?!?/li>
- 出外打仗或遠游的人。
- 唐.王建〈望夫石〉詩:「上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li>
- 使者的通稱。
- 《荀子.侈靡》:「行人不可以有私。不有私,所以為內(nèi)因也?!?/li>
- 《三國演義?。诙亍罚骸笗湫腥税l(fā)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li>
- 媒人。
-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況且一墻之隔,打開一個門就攙了過來,行人錢都可以省得的。」
- 職官名。掌朝覲聘問,接待賓客之事。
網(wǎng)絡(luò)解釋
- 行人 (詞語)
- 行人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xíng rén,最早釋為出征的人,出自《管子·輕重己》?,F(xiàn)在翻譯為路上行走的人;參加同業(yè)商行的商人;走過的人。也指我國古代一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