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 拼音nán běi cháo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時代名。從公元420年東晉滅亡到589年隋統(tǒng)一的一百七十年間,中國歷史上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稱為南北朝。南朝從420年劉裕代晉到589年陳滅亡,經(jīng)歷宋、齊、梁、陳四代。北朝從439年北魏統(tǒng)一北方開始,到534年分裂為東魏、西魏。不久,東魏、西魏又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577年,北周滅北齊,統(tǒng)一北方。581年北周為隋所代。589年,隋滅陳,南北朝時期結(jié)束。
外語翻譯
- 英語: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420-589)
- 德語:Zeit der Nord- und Süd-Dynastien (S, Gesch), Nanbei Chao Dynastie (420–581 n.Chr.) (Gesch)
- 法語:Dynasties du Nord et du Sud
國語詞典
- (西元420~589)東晉以后,宋、齊、梁、陳四朝先后于南方建立政權(quán),是為南朝。后漢、東西魏、北齊、北周于北方建立政權(quán),是為北朝。南北分裂百余年,至隋篡周滅陳,方告統(tǒng)一。
網(wǎng)絡(luò)解釋
- 南北朝 (中國歷史時期)
-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
-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士族、齊民編戶、依附戶及奴婢,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亞、西亞,南到東南亞與南亞。
- 此時也出現(xiàn)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進一步加速少數(shù)民族封建化(漢化)的步伐。
“南北朝”單字解釋
北:[běi] 1.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方。~辰(古書指北極星)?!希ü糯员睘樯希笾溉ケ镜匾员钡哪车?,與“南下”相對)。~極星(出現(xiàn)在天空北部...
南:[nán] 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針?!?。 2.指中國南方:~貨。~味。 [nā] 〔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阿彌陀佛。無(mó)...
朝:[cháo] 1.朝廷(跟“野”相對):上~。在~黨(執(zhí)政黨)。 2.朝代:唐~。改~換代。 3.指一個君主的統(tǒng)治時期:康熙~。 4.朝見;朝拜:~覲?!?。 5.面對著;向:臉~里。坐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