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變
- 拼音tǔ mù zhī bià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明英宗被瓦剌軍俘虜?shù)氖录?449年,瓦剌貴族也先率軍攻明?;鹿偻跽駫冻钟⒆诼受娢迨f親征。至大同,聞前方敗訊,即驚慌退卻,于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也先追及,明軍大敗,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亂軍之中。
國語詞典
- 明英宗正統(tǒng)十四年(西元1449),英宗信宦官王振的意見,率領大軍親征也先,于土木堡兵敗被俘,兵士死傷慘重。史稱「土木之變」。
網(wǎng)絡解釋
- 土木之變
-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指發(fā)生于明朝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zhèn)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nèi)的一個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nèi)側(cè),是長城防御系統(tǒng)組成部分。
- 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后勤不續(xù)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饑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明軍倉促應戰(zhàn),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zhàn)死。
- 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于謙力排眾議請郕王調(diào)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于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為帝,并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
“土木之變”單字解釋
之:1.往:由京~滬。君將何~? 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不得。取~不盡。操~過急。言~成理。取而代~。有過~無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稱代詞。虛用,無...
變:1.和原來不同;變化;改變:情況~了?!藰觾骸?2.改變(性質(zhì)、狀態(tài));變成:沙漠~良田。后進~先進。 3.使改變:~廢為寶。~農(nóng)業(yè)國為工業(yè)國。 4.能變化的;已變化的:~數(shù)...
土:1.土壤;泥土:黃~。黏~。~山?!?。~堆。 2.土地:國~。領~。 3.本地的;地方性的:~產(chǎn)?!?。這個字眼太~,外地人不好懂。 4.民間的;民間沿用的;非現(xiàn)代化的(區(qū)別...
木:1.樹木:伐~。果~。獨~不成林。 2.木頭:棗~。榆~。檀香~。 3.棺材:棺~。行將就~。 4.質(zhì)樸:~訥。 5.反應遲鈍:~然?!^~腦。他反應有點~。 6.麻木:兩腳凍~了。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