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中律
- 拼音pái zhōng lǜ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形式邏輯的基本規(guī)則之一。其內(nèi)容為:在必須作出判斷的時候,要有所斷定,不能無可無不可,無所斷定;對于只有互相矛盾的兩個可能的問題,要有所肯定,不能兩不可,對兩個可能全都否定。它和同一律、矛盾律都不同,從一個新的角度要求思維的確定性。因其要求排除兩個矛盾判斷之間的中間者,故稱排中律。
外語翻譯
- 德語:Satz vom ausgeschlossenen Dritten (S, Math)?
國語詞典
- 形式邏輯思考三大原理之一,謂一事物在真與假兩個判斷中,不是真便是假,不是假便是真,不能有中間情況。此律原為西方理則思想之基礎(chǔ)。唯自本世紀(jì)二十年代以來,有直觀派邏輯及三值多值邏輯興,均不以此律為是。且證之于量子物理學(xué),則此律不可用,必以三值邏輯方可。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排中律
- 排中律(law of excluded middle)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排中律指同一個思維過程中,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對不能同假的命題(矛盾關(guān)系、反對關(guān)系)同時加以否定。比如有一塊空地可以種莊稼,甲、乙兩人討論這塊地該種什么莊稼好。甲一會兒說應(yīng)該種玉米,一會兒又說不應(yīng)該種玉米。針對甲的說法,乙說: “你的兩種意見,我都不同意?!痹谶@里,甲的說法就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因?yàn)樗瑫r肯定了這塊空地“應(yīng)該種玉米”和“不應(yīng)該種玉米”這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而針對甲的說法,乙的說法就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因?yàn)榕胖新烧J(rèn)為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不能同假,而乙恰好斷定上述兩個判斷都是假的。也就是說:這塊地要不就是應(yīng)該種玉米,要不就是不應(yīng)該種玉米,二者必有其一。
“排中律”單字解釋
中:[zhōng] 1.方位詞。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央。華~。居~。 2.指中國:~文。古今~外。 3.方位詞。范圍內(nèi);內(nèi)部:家~。水~。山~。心~。隊(duì)伍~。 4.位置在兩端之間的:~指...
律:1.法律;規(guī)則:定~。規(guī)~。紀(jì)~。 2.我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標(biāo)準(zhǔn),把樂音分為六律和六呂,合稱十二律。 3.舊詩的一種體裁:五~。七~。排~。參看〖律詩〗。 4.約束:~己?!?..
排:[pái] 1.一個挨一個地按著次序擺:~隊(duì)?!?。把椅子~成一行。 2.排成的行列:他坐在后~。 3.軍隊(duì)的編制單位,隸屬于連,下轄若干班。 4.指排球運(yùn)動:~壇。中國女~。 5.用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