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
- 拼音niú bà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great burdock]草本植物,二年生。葉有長柄,心形互生,背面有毛,開淡紫色管狀花,根多肉。根與種子可入藥,具清熱解毒的作用,根與嫩葉可做為蔬菜食用
外語翻譯
- 英語:burdock
- 德語:Kletten
- 法語:grande bardane, bardane
國語詞典
- 植物名。菊科牛蒡?qū)?,二年生草本。葉互生,心臟形,背面有白毛。夏日梢上著生頭狀花,帶淡紫色,管狀。根及嫩葉可食,種子、根可入藥,有降火解毒的功用。
網(wǎng)絡(luò)解釋
- 牛蒡 (植物)
- 牛蒡(學(xué)名:Arctium lappa L.),又名:惡實、大力子、東洋參,又名東洋牛鞭菜等。為桔梗目、菊科、牛蒡?qū)僦参?,一千多年前日本從中國引進并改良成食物,在日本占據(jù)臺灣時曾在臺南要求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大量種植,主要原因是臺南有曾文溪畔松沙土質(zhì)、北回歸線氣候加上有名的阿里山延脈造就其當(dāng)?shù)嘏]虻锰飒毢竦恼滟F性,在臺灣已作為蔬菜食用多年,有牛蒡發(fā)祥地之稱。屬桔梗目,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基生葉寬卵形,長達30厘米,寬達21厘米,頭狀花序多數(shù)或少數(shù)在成傘房花序或圓錐狀傘房花序,瘦果倒長卵形或偏斜倒長卵形,兩側(cè)壓扁,淺褐色。花果期6-9月。
- 主要分布于中國、西歐、克什米爾地區(qū)、歐洲等地。中國牛蒡的種植主要產(chǎn)地分布于江蘇省和山東省,江蘇省的徐州豐縣、沛縣,山東省的蒼山種植歷史悠久,面積規(guī)模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