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
- 拼音zhōng dà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宋代京官候選人的別稱。
國語詞典
- 國立中正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的略稱。
網(wǎng)絡解釋
- 中大 (大學簡稱)
-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SYSU),簡稱“中大”,是一所位于中國廣東省(廣州、珠海、深圳三地)的綜合性大學,中山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位列985工程、211工程,是由孫中山先生親手創(chuàng)立,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tǒng)的綜合性重點大學。今日的中山大學,由1952年院系調整后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而成已去除“國立”稱謂。中國南方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
-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簡稱“港中大”,是香港八所受政府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并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 中北大學(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NUC),簡稱“中北”,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入圍高等院校之一、教育部“卓越計劃”建設高校、是山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如今作為山西省省級重點高校的它曾是國防工業(yè)八所本科院校之一。
- 中南大學(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U),簡稱“中南”,是一所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于湖南長沙,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由教育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湖南省政府部省三方重點共建,又是國家111計劃23所入選高校最核心大學之一,是一所工醫(yī)見長的綜合大學。
- 國立中央大學(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NCU),簡稱“中大、中央”,先后在南京、重慶等地辦學,前身為三江師范學堂,是張之洞署理兩江總督時于1902年創(chuàng)立的。后分為兩江師范學堂及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1年,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基礎上建立起國立東南大學,它是南京最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1927年,改名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2月,更名為江蘇大學;同年5月,又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改名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全國統(tǒng)一去掉"國立"二字,改名南京大學。
- 1962年,在臺以“復?!泵x重建,成立“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1968年,改稱“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1979年7月,復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大陸稱臺灣中央大學)。
- 韓國中央大學(Chung-Ang University, CAU),簡稱“中大”,是韓國一所知名私立大學,由根據(jù)韓國法律《學校法人》第一條所成立的“中央大學校法人”基金會管理。
- 位于河南省鄭州市,學校創(chuàng)建于1980年,初名為鄭州大學(鄭州分校)、河南醫(yī)學院(鄭州分校)。1981年,兩校合并為鄭州走讀大學。1985年,鄭州市走讀大學更名為中州大學,其后鄭州藝術學校、鄭州廣播電視大學亦并入該校。
- 該?,F(xiàn)為一所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公立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同時還是中西部省區(qū)唯一一所采取單獨招生的辦法,舉辦高等特殊教育的學校。2016年3月,更名為鄭州工程技術學院(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臺灣國立中山大學(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NSYSU),簡稱“中大、中山”,是臺灣“邁向頂尖大學計劃”5年500億補助的九所重點研究型大學之一,其前身是國立廣東大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1924年在廣州與黃埔軍校一同創(chuàng)校,是孫中山欽定的全國最高學府。因兩岸分治,1980年由莫斯科中山大學校友、第六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蔣經(jīng)國首肯,前“行政院長”李煥親自籌辦而正式“在臺復?!薄,F(xiàn)為“臺灣歐洲聯(lián)盟”七校之一、臺灣綜合大學系統(tǒng)、亞太國際商務教育暨研究聯(lián)盟成員。目前轄有6個學院,含東沙離島研究站共密集設有63個研究中心,并駐有多國半官方機構,為全臺僅見。
- 中大 (古漢語詞語)
- 中國古漢語詞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