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居
- 拼音kāng jū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古西域國名。東界烏孫,西達奄蔡,南接大月氏,東南臨大宛,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咸海之間,王都卑闐城。北部是游牧區(qū),南部是農(nóng)業(yè)區(qū)。南部城市較多,有五小王分治。漢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單于居康居東部合力對抗烏孫。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率軍入康居,擊殺郅支單于。東漢時,栗弋﹑嚴﹑奄蔡均為康居屬國。晉武帝泰始中(公元265-274),遣使獻善馬,南北朝時,役屬于嚈噠。2.唐羈縻都督府名。永徽時在康國置,故地在今蘇聯(lián)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城。約公元八世紀中葉后,因大食勢力東進而廢棄。
外語翻譯
- 德語:Kang-kü (Geo)
國語詞典
- 國名。漢時,與大月氏同族,領有今新疆北境至俄國中亞之地。
- 《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大宛以為然,遣騫,為發(fā)導繹,抵康居,康居傳致大月氏?!?/li>
網(wǎng)絡解釋
- 康居 (古西域國名)
- 康居(羌渠)是在安息東北方、大月氏北方的西域古國。東界烏孫,西達奄蔡,南接大月氏,東南臨大宛(yuan),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咸海之間,王都卑闐城。北部是游牧區(qū),南部是農(nóng)業(yè)區(qū)。南部城市較多,有五小王分治。自錫爾河下游至吉爾吉斯(Kirgiz)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帶。
- 康居人是古代生活在中亞地區(qū)的游牧民族,活動范圍主要在今哈薩克斯坦南部及錫爾河中下游。漢朝時期,居住于大宛西北,大月氏之北,烏孫以西,奄蔡之東,丁零、堅昆以南等地帶。公元前2世紀,有人口八九萬;前1世紀末,人口達六十萬,擁有軍隊十二萬,以卑闐城為中心(今塔什干或奇姆肯特)。和所有游牧民族一樣,康居人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遷徙。冬季他們南下于錫爾河一帶,夏季北上至“蕃內(nèi)”,兩地相距數(shù)千里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