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十錢
- 拼音dāng shí qián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1.古代錢幣的一種。幣值以一當十。始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一枚銅錢當十枚鐵錢。北周鑄五行大布錢,以一當十。唐第五琦鑄干元重寶,亦以一當十。其后除元代用鈔外,其他各代均鑄錢幣,但重量﹑成色各不相同。
網(wǎng)絡(luò)解釋
- 當十錢
- 古代錢幣的一種。幣值以一當十。始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一枚銅錢當十枚鐵錢。 北周 鑄五行大布錢,以一當十。 唐第五琦鑄乾元重寶,亦以一當十。其后除元代用鈔外,其他各代均鑄錢幣,但重量、成色各不相同。 宋朱翌 《猗覺寮雜記》:“ 崇寧鑄當十錢,始於陜西運判許天啟自長安進樣,烏背赤仄,請自禁中行用。自此盜鑄徧天下不可禁,物價踴貴,商賈不行。” 宋王鞏 《甲申雜記》:“ 陳刑部縝云:‘ 荊公作相時,嘗欲作當十錢?!?/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