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頭
- 拼音dì tóu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edge of a field]∶田地的邊緣
- 小伙子們圍坐在地頭上
- [this place or area]〈方〉∶當(dāng)?shù)?本地
- 他初來乍到,地頭兒生
- [destination]〈方〉∶終點;目的地
- 這列車怎么還不到地頭兒?
- [lower margin (of a page)]∶書頁下端的空白處
國語詞典
- 唐有青苗地頭錢,是當(dāng)時的一種稅法。
- 《新唐書.卷五一.食貨志一》:「天下苗一畝稅錢十五,市輕貨給百官手力課。以國用急,不及秋,方苗青即征之,號『青苗錢』。又有『地頭錢』,每畝二十,通名為青苗錢?!?/li>
- 當(dāng)?shù)?、本地?ol>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驀聞一陣血腥來,元家丁原是地頭人,多曾認(rèn)得柯陳家里的,一徑將帖兒進(jìn)去報了?!?/li>
- 《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xué)之方》:「這個道理,各自有地頭,不可只就一面說?!?/li>
- 《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孩兒路上在意,山峻難行,到地頭便稍信來,與我知之。」
網(wǎng)絡(luò)解釋
- 地頭
- 地頭是日本鐮倉幕府(公元1192—1333年)和室町幕府 (公元1336—1573年) 時期管理莊園的官職。平安末期已有此稱,指開拓土地的地主。1185年源賴朝 (公元1147—1199年) 奏請正式設(shè)置,遂成為制度。任免權(quán)屬于幕府,有管理土地、征收年貢、維持治安并一度兼收兵糧米的責(zé)權(quán)。原從莊園主分取部分年貢。后改為只向莊園主交付定額年貢,侵奪莊園主利益。從南北朝 (公元1336—1392年) 起,顯著領(lǐng)主化,并逐漸成為有力守護的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