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而食
- 拼音yì zǐ ér shí
- 注音ㄧˋ ㄗㄧˇ ㄦˊ ㄕㄧˊ
- 成語解釋子:指兒女。原指春秋時宋國被圍,城內(nèi)糧盡,百姓交換子女以當食物。后形容災(zāi)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 成語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li>
-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災(zāi)后的慘狀
- 成語例子有的是報告災(zāi)荒的嚴重情形,充滿了“赤地千里”、“人煙斷絕”和“易子而食”等觸目驚心的字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近義詞析骸以爨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交換子女以煮食充饑,極言天災(zāi)人禍所造成的慘象。
國語詞典
- 交換小孩煮食充饑。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剐稳萏鞛?zāi)人禍時,極饑餓的慘況?!妒酚洠砣耍挝⒆邮兰摇罚骸竿鯁枺骸撼侵腥绾??』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弧?/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易子而食
- 易子而食
- 易:交換,子,指兒女。原指春秋時宋國被楚國圍困,城內(nèi)糧盡,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餓死的孩子,但是為了生存,倆家交換子女,作為自己的食物。后來用來形容災(zāi)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易子而食”單字解釋
子:1.古代指兒女,現(xiàn)專指兒子:~女?!珜O?!??!埽ê筝吶?,年輕人)。 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瓜~兒。~實。 3.動物的卵:魚~。蠶~。 4.幼小的,小的:~雞?!?。~...
易:1.做起來不費事的;容易(跟“難”相對):簡~。輕~。~如反掌。顯而~見。得來不~。 2.平和:平~近人。 3.輕視。 4.改變;變換:變~。~名。移風~俗。不~之論。 5.交換:...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艱巨的任務(wù)。戰(zhàn)~勝之。取~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yè),~偉大的事業(yè)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
食:[shí] 1.吃。特指吃飯:~肉。廢寢忘~。 2.吃的東西:面~。小雞覓~。豐衣足~。 3.供食用或調(diào)味用的:~糖?!}。 4.人所見到的日、月虧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現(xiàn)象: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