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伏臘
- 拼音suì shí fú là
- 注音ㄙㄨㄟˋ ㄕㄧˊ ㄈㄨˊ ㄌㄚˋ
- 成語繁體歲時伏臘
- 成語解釋歲時:一年四季;伏臘:伏日和臘日。指四季時節(jié)更換之時。
- 成語出處《舊唐書 張九齡傳》:“又以其弟九章,九皋為嶺南道刺史,令歲時伏臘,皆得寧覲?!?/li>
-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時間等
- 成語例子郁達夫《大風圈外》:“一年之中,歲時伏臘,還要把他們汗血錢的大部,去花在求神佞佛,與滿足許多可笑的虛榮的高頭。”
- 成語結構聯(lián)合式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英語翻譯at the time of changing seasons
- 近義詞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歲時:一年四季;伏臘:伏日和臘日。指四季時節(jié)更換之時。
國語詞典
- 伏臘,伏祠與臘祭,或曰夏祭與冬祭、伏天與臘月。歲時伏臘指逢年過節(jié)。
- 《舊唐書.卷九九.張九齡傳》:「上又以其弟九章、九臯為嶺南道刺史,令歲時伏臘,皆得寧覲?!?/li>
- 唐.白行簡《李娃傳》:「娃既備禮,歲時伏臘,婦道甚修,治家嚴整,極為親所眷。」
網(wǎng)絡解釋
- 歲時伏臘
- 歲時伏臘是成語,拼音suì shí fú là,釋義為四季時節(jié)更換之時。
“歲時伏臘”單字解釋
伏:1.身體向前靠在物體上;趴:~案。~在桌子上。 2.低下去:起~。此起彼~。 3.隱藏:潛~?!珦簟儭钩?。 4.初伏、中伏、末伏的統(tǒng)稱;伏天:入~。初~。三~天。每~十天。...
歲:1.年:~月。~首?!!骸^o舊~,迎新年。 2.表示年齡的單位:孩子滿了三~了。這匹馬是六~口。 3.指時間:~不我與(時間不等待我們)。 4.年成:歉~。豐~。 5.姓。...
時:1.時間(對空間而言):~空觀念。 2.時代;時候:古~。唐~。戰(zhàn)~。 3.時間單位。舊指時辰,現(xiàn)指小時,即一日(一個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規(guī)定的時間:按~上班。過~作...
臘:[là] 1.古代在農(nóng)歷十二月里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nóng)歷十二月叫臘月。 2.冬天(多在臘月)腌制后風干或熏干的(魚、肉、雞、鴨等):~肉?!~?!丁?3.姓。 [xī] 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