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心之論
- 拼音zhū xīn zhī lùn
- 注音ㄓㄨ ㄒㄧㄣ ㄓㄧ ㄌㄨㄣˋ
- 成語繁體誅心之論
- 成語解釋誅:懲罰。指不問罪行,只根據(jù)其用心以認定罪狀。也指揭穿動機的評論。 不問其事跡,只就其動機、用心而加以責(zé)備的言論
- 成語出處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0回:“那時他雖滿嘴只說未將剪子帶來,其實只想以手代剪。這個‘撕’字乃誅心之論,如何不切!”
-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指揭穿別人動機的批評和深刻的評論
- 成語例子你那里曉得,那時他雖滿嘴只說未將剪子帶來,其實只想以手代剪。這個“撕”字乃誅心之論,如何不切?。ㄇ?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
-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 英語翻譯penetrating criticism <exposure of somebody\'s ulterior motives>
- 近義詞誅心之律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penetrating criticism;exposure of sb's ulterior motives]不問其事跡,只就其動機、用心而加以責(zé)備的言論
國語詞典
- 晉趙盾不討伐弒君的亂臣賊子,而史官記載為趙盾弒君,后世稱此為「誅心之論」。見《左傳.宣公二年》。后指不問罪跡如何,僅就動機用心而加以譴責(zé)的言論。亦指深刻的言論或批評。
- 《鏡花緣.第九○回》:「那時他雖滿嘴只說未將剪子帶來,其實只想以手代剪。這個『撕』字乃誅心之論,如何不切!」
網(wǎng)絡(luò)解釋
- 誅心之論
- 誅心之論,現(xiàn)代成語,作賓語;指揭穿別人動機的批評,出自《后漢書·霍谞傳》:“《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事誅意,故許止雖弒君而不罪,趙盾以縱賊而見書?!?/li>
“誅心之論”單字解釋
之:1.往:由京~滬。君將何~? 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不得。取~不盡。操~過急。言~成理。取而代~。有過~無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稱代詞。虛用,無...
心:1.人和高等動物身體內(nèi)推動血液循環(huán)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圓錐形,大小約跟本人的拳頭相等,內(nèi)部有四個空腔,上部兩個是心房,下部兩個是心室。心房和心室...
論:[lùn] 1.分析和說明道理:評~。議~。 2.分析和說明道理的言論、文章或理論:輿~。社~。歷史唯物~。 3.評定;看待:~罪。相提并~。 4.介詞。按照:~堆賣?!嫻ぁ?[lún]...
誅:1.譴責(zé):口~筆伐。 2.殺(有罪的人):害民者~。 3.要求:~求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