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連蹈海
- 拼音lǔ lián dǎo hǎi
- 注音ㄌㄨˇ ㄌㄧㄢˊ ㄉㄠˇ ㄏㄞˇ
- 成語繁體魯連蹈海
- 成語解釋戰(zhàn)國時齊國人魯仲連不滿秦王稱帝的計劃,曾說,秦如稱帝,則蹈東海而死。后以之表示寧死而不受強敵屈辱的氣節(jié)、情操。
- 成語出處明·許時泉《武陵春》:“棄禮義而尚有功,魯連蹈海;墮名城以殺豪杰,李耳出關(guān)?!?/li>
-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 成語例子畢竟此生恥秦帝,忍學(xué)魯連蹈海計。★龐樹柏《朱舜水祠落成征詩敬賦》
-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近義詞寧死不屈
-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戰(zhàn)國時齊國人魯仲連不滿秦王稱帝的計劃,曾說,秦如稱帝,則蹈東海而死。后以“魯連蹈?!北硎緦幩蓝皇軓姅城璧臍夤?jié)、情操。
國語詞典
- 魯仲連是戰(zhàn)國時齊人,周游列國到趙國時,正逢秦兵圍趙都邯鄲。魏王因懼秦而派辛垣衍勸說趙王尊秦為帝。魯仲連和他激辯,并義正詞嚴的表示:寧愿跳海而死,也不做暴秦的臣民。典出《戰(zhàn)國策.趙策三》。后比喻寧死也不受強敵屈辱的節(jié)操。
- 清.吳偉業(yè)〈東萊行〉:「魯連蹈海非求名,鴟夷一舸寧逃生?!?/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魯連蹈海
- 魯連蹈海,典故名,成語,語出《戰(zhàn)國策》卷二十〈趙策·秦圍趙之邯鄲〉,“魯連”,即魯仲連(約前305年~前245年) 戰(zhàn)國時名士?!暗负!?,蹈東海而死。表示寧死而不受強敵屈辱的氣節(jié)、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