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
- 拼音bù shí zhōu sù
- 注音ㄅㄨˋ ㄕㄧˊ ㄓㄡ ㄙㄨˋ
- 成語解釋粟:小米,泛指糧食。本指伯夷、叔齊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誠堅定,不因生計艱難而為敵方工作。
-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有骨氣
- 成語例子這是沿路討來的殘飯,因為兩人曾經(jīng)議定“不食周粟”,只好進了首陽山之后開始實行。(魯迅《故事新編 采薇》)
- 成語結(jié)構(gòu)動賓式成語
-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 近義詞
- 反義詞卑躬屈膝
詞語解釋
- 《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焙笠浴安皇持芩凇敝^清白守節(jié)。
國語詞典
- 不吃周朝的食物。
- 《史記.卷六一.伯夷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li>
- 《后漢書.卷五八.傅燮傳》:「且殷紂之暴,伯夷不食周粟而死,仲尼稱其賢?!?/li>
網(wǎng)絡(luò)解釋
- 不食周粟
- 不食周粟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shí zhōu sù,意思是形容氣節(jié)高尚,誓死也不愿與非正義或非仁德的人有瓜葛。出自 《史記·伯夷列傳》。
“不食周粟”單字解釋
不:[bù] 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去?!??!唷!?jīng)濟?!欢ā!芎谩?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法?!?guī)則。 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周:1.周圍;圓形的外圍:四~。圓~。繞地球一~。 2.環(huán)繞;繞一圈:~而復始。 3.普遍;整個;全:眾所~知。~天?!?。 4.時間的一輪;特指一個星期:~期。一~。 5.完備:招待...
粟:谷子。去殼后叫小米。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適應性強。是中國北方主要糧食作物。...
食:[shí] 1.吃。特指吃飯:~肉。廢寢忘~。 2.吃的東西:面~。小雞覓~。豐衣足~。 3.供食用或調(diào)味用的:~糖?!}。 4.人所見到的日、月虧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現(xiàn)象:日~。月~。...